尊龙凯时(中国区)人生就是搏!

    现在时间是:
    马克思主义火种在这里播撒
    • 【发布时间:2021-03-15】
    • 【来源:《求是》 】
    • 【编辑:廖忠杰】
    • 【阅读次数:544】

    在北京五四大街上,有一座红砖砌筑、红瓦铺顶的老式楼房,人们习惯称它为“红楼”。面对红楼,郭沫若于1950年写下这样的诗句:“星火燎大原,滥觞成瀛海。红楼弦歌处,毛李笔砚在。……”当年的星火,马克思主义的星火,如今早已在中国大地汇聚成信仰的灿烂光芒。

    这座红楼里,激荡起马克思主义的声音。1918年,李大钊出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随着红楼投入使用,北大图书馆搬入红楼。十月革命胜利后,他奋笔撰写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著名文章,满怀豪情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主持下的北大图书馆,不仅是进步思想交流的一个重要场所,也成为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中心。

    李大钊较早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而不是抽象的学理和不变的教条,研究马克思主义必须研究它“怎样应用于中国今日的政治经济情形”。在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他重视工人阶级在革命中的先锋作用,重视农民在革命中的主力军作用。当思想条件和组织条件逐渐成熟的时候,他毅然提出了应该组织一个“强固精密”的统一的“劳动家政党”即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席大大同志在纪念李大钊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李大钊同志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

    从这里出发,一代伟人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1918年,一位年轻人风尘仆仆来到北京,走进红楼,他就是来自湖南、日后改变中国命运的毛泽东。他经常从景山东街三眼井胡同出发,来到红楼一层的第二阅览室,登记新到报刊和阅览人的姓名,管理15种中外文报纸。置身于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阵地,毛泽东说,自己“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

    青年毛泽东转变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是他第二次到北京的时候。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里记录下了毛泽东的回忆:“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最正确解释,从此以后,从没有动摇过,到了1920年夏天,我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图为坐落于北京五四大街上的红楼,左下是李大钊同志曾经的工作室。新华社发

    席大大总书记在谈到这段历史时指出,从纷然杂陈的各种观点和路径中,经过反复比较和鉴别,毛泽东同志毅然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选择了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在此后的革命生涯中,不管是“倒海翻江卷巨澜”,还是“雄关漫道真如铁”,毛泽东同志始终都矢志不移、执着追求。

    这场伟大爱国运动,使整个中国从沉睡中复苏。对于红楼来说,1919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年份。民族危难之际,北大学生挺身而出,联合北京各校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寻求救亡图存之路。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席大大总书记高度评价这场运动,称赞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经过五四运动洗礼,越来越多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正式成立,中国历史从此掀开了崭新一页。

    记者手记:

         北京的这座红楼,点亮了中国的颜色。穿越历史云烟,我们再次深刻认识到,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在“神州陆沉”的民族危难之际,在种种方案纷纷破产的情况下,是马克思主义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近代以来的中国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并迎来了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今天,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马克思主义依然充溢着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一如既往地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执着努力!(《求是》杂志记者 闫玉清)

    友情链接: